翡翠的裂很不好,也有很多种,从翡翠裂隙的形状上来看有很多种叫法,可谓名目众多,似乎也看不出规律。从造成翡翠裂隙的原因来说,可分为三种:一是地质作用过程中,岩石受力而产生的裂隙叫原生裂隙;二是翡翠暴露地表,经长期的风化温差变化和剥蚀作用后产生的裂隙叫次生裂隙;三是工人在开采、搬运,以及切割、打磨过程中形成的裂隙叫人为裂隙。这三种裂隙中后两种与翡翠成色没有关系,只有第一种原生裂隙才有成色的机会,即成矿。成矿的裂隙又分三种:1、成矿前形成的裂隙;2、成矿中形成的裂隙;3、成矿后形成的裂隙。
成矿前的裂隙,指的是绿色翡翠形成之前就已存在的裂隙。这往往与当时的地质构造位置有关,一般总是受规模较大的地质构造作用的影响。这种受到一定的地质作用而形成的成矿前裂隙,常呈一定的形式和一定方向上的分布,是有规律可循的。这样的裂隙对翡翠有很大的杀伤,但是给绿色翡翠的成矿提供了机会。在购买翡翠原石时,可以根据裂隙来判断绿色的走向。1、首先要判断绿色的形成是属于充填式还是交代式;2、判断是填充式的,则要研究原料中裂隙和纹路的分布,并要探讨一共有几组裂隙,哪一组是主要的,哪一组是次要的;3、原生裂隙的分布是受一定作用力控制的,要根据力学性质将裂分组,确定它们的裂隙关系;4、最后判断颜色与哪一组裂隙有关。经过这样一系列的分析之后,这块原石切涨的几率会大一些了。
成矿中形成的裂隙对翡翠同样是伤害,掌握色根裂纹的分布规律是十分重要的。一般有三种情况:①剪切裂隙或牛毛裂纹,这种裂纹对翡翠质量影响特别大。色带周围的底子是先形成的,而色根是后期含铬的翡翠溶液以充填方式灌入原先形成的翡翠中,在充填同时受内力外力的影响形成的裂纹。②垂直色根裂纹,这种裂纹常常是开口裂,因为它垂直色根,就有可能把色根切成一段一段的。这是比较普通的裂隙,很难将色根做成大件成品。有位南方朋友花八千万买下一份原石,差不多一吨多重,有一条很粗的色带,当时估计是想切几条满绿手镯,但是他疏忽了有横切色根的裂隙,结果做不成手镯,只能做成小件,最后亏了。③顺纹暗裂,这种裂做手镯时,稍有失误,做手镯时会膛肚裂纹,所以做手镯时应该注意暗纹和方理方向。
成矿后的裂隙,是指绿色形成之后再次受到地壳运动生成的裂绺,这种裂隙对翡翠原石只有破坏作用而没有任何益处。色后裂可分为:断裂、错位裂、横向裂、斜交裂、顺色中心裂、顺色边缘裂等。
无论是哪种裂到翡翠取成品都是伤,尤其是色料。因为裂有些可以做大件、手镯等,有些只能做小件,有些连小件都做不了,只能靠雕工避裂,有些则避裂都无从下手!所以说翡翠的裂对成矿形成绿色有一定作用,但在成品加工时是不可避免的大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