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的东-西通贯美——细说翡翠的美之六

原创作者:李戎
天接云涛连晓雾,
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
闻天语,
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
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
蓬舟吹取三山去。
 
(紧续“之五”)
 11、翡翠的东-西通贯美
 
  开宗明义,所谓“东-西通贯美”,即兼具东、西两大文明美学取向的特质。这一问题我们可从三个层面去论证,剥笋般层层深挖:
   ⑴ 漂亮翡翠材质及制作工艺方面的“东-西通贯美”
  翡翠既是“玉”(硬玉)也是宝石(东方宝石),所以它毫无悬念地具备了东方文明的“玉美”与西方世界所追逐的“宝石美”,温润与璀璨兼具,故其美才可“东-西通贯”。

翡翠镶嵌的形制、式样

 
  而且,翡翠镶嵌的形制、式样,也同样极受西方消费者欢迎。
 
  翡翠不仅我们东方人喜爱,就是西方世界以及印度等特别喜爱珠宝首饰的东方国度女性,也都同样对它情有独钟……这些,我都在以前的文章里说过了,故此无庸赘述。
 
   ⑵ 翡翠的“漂亮”才是东西方美学认同的主要原因
  从我2015年率先在翡翠界提出翡翠的“三确”与“四化”(资产化 金融化证券化 国际化与产业化)以来,经过大家多年的各种学术研究与实验研究、宣传与知识普及,到了今天这样的情况,智者都已经明白:翡翠的重点是漂亮与不漂亮、美与不美、质佳与质劣,而并不再是新老之争、真赝之斗。所谓真赝争斗不过是有人设计的陷脚泥潭和编织的世纪谎言,以便困住我们,阻挡我们“三确”“四化”的前进步伐而已。
  所以,翠皇英国的创始人陈董事长与我会师成功之都,他睿智地、明确地指出了问题的症结:“翡翠不分新老,只分漂亮的与不漂亮的”。于是,我们学习老 一·辈宝贵经验,紧握双手,由陈董全面领导并身先士卒冲锋在前,我辅佐他巩固后方,一个众志成城攻无不克 前途辉煌的翠皇珠宝由此以星星之火,渐成燎原之势,且必将由东到西地烛照→染红→照亮 那一个一个名闻遐迩的珠宝商业王国。
美的翡翠
   ⑶ “东-西通贯美”的底气是“人类命运共同体”、历史规律根源是“分久必合”的人类文明嬗演规律
  “人 类命·运共同体”是大 领·导广胸怀大视角地对世界发出的东方智慧真言,是颠扑不破真理的国·策、“地球策”,因而也就是“东-西通贯美”的最足底气。
 
  从大科学与远古史史学的角度去考量,达尔文的进化论已经受到全球数百科学家的质疑,“地球人类文明由外星高智慧人(也叫“外星神”)所创”、“地球文明起源于古华夏(苏美尔)”、“《山海经》不是史前神话小说而是极其宝贵的真正古华夏的《史记》,内容完全真实”、“从夏史《山海经》和西方圣典《圣经》开始,便划分了中西文明的绝对差异”、“中西文明将从2024年我 国崛·起开始,逐步回归分久必合的文明大同”这些一系列的科学假说,已在学界提出,并得到了大量考古发现与中外历史文献的辅证。
  考古发现苏美尔(古华夏、古虞朝)文明中提及的尼比鲁星,根据美·国宇·航·局判断,这颗星的运行轨迹,是个不规则的椭圆形,不局限于太阳系。运行周期大约为3600年,这个周期恰巧与苏美尔出土文物中的记载不谋而合。而它每隔约3600年进入太阳系,再隔600年又出太阳系,每个周期地球都有文明大改变(详我另一个微信公众号、即书画艺术欣赏与历史文化专号“李戎公众号”所转发的相关文章)。还要说明一下:我们属于三维生命体,是看不见、摸不着人家四维以上生命体的(比方有些外星高智慧人,即所谓“神”),但可以感知同样也是三维的生命体。只有高维才感知得到低维哈。
翡翠的美
 
  西方一位古文明研究专家撒迦利亚·西琴以源于出土文物记载的核心依据,撰写了一部《地球编年史》,书中有很多的硬核证据。而我们的远古历史文献“夏史”《山海经》的记载,以及在古华夏前后迁徙的两大文明中心区域苏美尔、哈拉帕(由于受到史前的核爆而迁到哈拉帕)出土的许多文物实证,都互证了两本书里的记载内容——在远古,地球上根本就还没有“疆土”、“国界”这些概念,你人在哪,哪就是你的。“疆界”是后来才慢慢较真儿的。所以那些老是跳不出“疆界”,到现今的国土中去找夏朝遗址的呆板学者,一辈子都找不到。不但夏朝是确实存在过的,就连比夏朝还早特么1600多年的虞朝,同样也是存在过的。只不过人家没有在咱现在的疆域之内,而在尚不讲究疆域的远古苏美尔罢了。今印度和巴基斯坦想要认领,但他们的文明信息压根儿就对不上号,虞夏两朝的文明信息,都全在咱中 国这儿呢。别再追问我为什么,我不知道。
 
所以,“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人家说的是“上五千年”再加“下五千年”,得出和等于“一万年”明白不,我以前文章就多次提过中国有一万年以上的玉文化史,就是依据出土玉器和这句话来的。
  总之,根据苏美尔文明、“宇宙密码”河图洛书、尼比鲁星周期等等的推演,东西两大文明的逐步趋同,都将是正要开始或者说已经启动了的一个大规律、大趋势。这,也是翡翠“东-西通贯美”有所支撑的历史规律之一大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