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地矿专业毕业的人,同样也可以研究翡翠

原创作者:李戎

暗淡轻黄体性柔,

情疏迹远只香留。

何须浅碧轻红色,

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

菊应羞,

画阑开处冠中秋。

骚人可煞无情思,

何事当年不见收。

 

有思维过于偏执的微友多次在朋友圈发话“地矿专业的‘专业科学家学者’说了‘该如何如何’……”言下之意大有一竿子扫光其他藏家研究翡翠发言权的味道。

然而,是不是只有地矿专业或文博专业毕业的人、从事地矿工作或文博工作的人,才可以研究翡翠,而其他人研究就不可以呢?

        不是专门搞地矿专业、文博专业的人,能“懂”翡翠吗?我的回答斩钉截铁:当然能懂 也能研究,这是必须的。

文博专业的人,能“懂”翡翠吗
虽不从事“地矿”,亦不从事“文博”,但却从事“收藏”呀。需知,“收藏”的第一要义就是“研究藏品”,第二要务才是“卖货挣钱”“以藏养藏”。这还只是说的现在,如果放到从前,那就连“第二要务才是‘卖货挣钱’”这句话都是不敢说的,一旦说了 有些口是心非的人就会认为很“俗”。

其实,即便是“地矿”中人、“文博”中人,如果他并没有专门留意翡翠,自己并不收藏翡翠,没有天天去“摸”这宝贝,那他也肯定是翡翠方面的一个门外汉(我家弟就在老地质学院教书,而且是国家某两个地矿重点学科所在单位的很牛的地质大学,现在也是评上了“双一流大学”的,但令人惊讶的是,他们学校很多地矿学专家却都对翡翠的成分和结构等各方面的知识知之甚少,回答得哩哩啰啰,说不清楚,对缅北雾露河里的水料翡翠(次生矿翡翠)更是一问三不知。

这道理很简单,就好比你虽然是三甲大医院的职工,可是你的工作却一直都只是负责烧锅炉或蒸馒头和炒菜,并没沾过医术,那你依然对內妇儿外骨眼各科的疾病都并不会医治;或者又好比你虽是一个制订治疗方案开药方的内科大专家,可让你去跟小护士比拼推静脉看谁的手脚更麻利,你很可能输得很惨;还好比,你只是一个耳鼻喉科医师,但却让你去接生,你那笨手笨脚的“外行样儿”照样会被产科医师甚至更低级别的助产士们笑话。

反观翡翠收藏家,那就不同了:收藏家是用自己的汗水钱,省吃俭用以真金白银买下的翡翠藏品,那当然爱得不得了,藏品就像是他的儿子一样,痴迷到了家,他能不爱不释手、废寝忘食地反复琢磨、下力气深入研究这宝贝“儿子”吗?

有位德高望重的名教授(九十多高龄,现已仙逝)常说:“什么叫‘专家’?无论是文化低的平民还是其他什么人,只要经常‘摸’一样东西或一门知识,‘摸’久了,就成‘专家’了。而不去常‘摸’的人,即便他原来就是学那个专业的,也会生疏,也不能叫‘专家’。”说得真好。卖油郎精准掺盛小口油瓶的典故大家都熟悉。所以,翡翠收藏家对自己藏品的了解、精熟和研究之深,往往胜过那些不摸藏品的地矿专家和文博专家,这并不是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新常态”。翡翠收藏家对自己藏品的了解

另外,就算亲手“摸”过翡翠的地矿学家,也不能样样“万能”,这是个常识。

打个比方,老坑水料次生矿翡翠有500个问题,北京的地矿学家可能钻透了其中的124个,南京的地矿学家可能钻透了其中的111个,还有265个却由东西南北很多个翡翠收藏家分别钻透了。那么,那个北京的地矿学家在那124个问题上才能算是专家,而在另外的111个问题上则不如那个南京的地矿学家,在其余的265个问题上则不如东西南北很多个翡翠收藏家。

同样的道理,那个南京的地矿学家的情况也一样,那些东西南北很多个老翡翠收藏家的情况也一样:你认真钻通了多少个问题,那你就是那些问题方面的专家,而对于其他方面的问题,你同样就俩字儿:免谈。这才是实事求是,这才是真理。翡翠研究

记得有个全世界非常著名的大牛级医学家给大家作学术报告,台下有糊涂的普通医生认为他在医学上一定是无所不能,居然在互动时提问请他“教教腰椎小关节横突紊乱症的复位手法要领”,结果弄得这个大牛级世界著名医学家满脸通红(因为人家压根儿就不会这个,人家精通的是医学的另外一些方面)。

所以,不但是“摸过的才是专家”,而且是“摸多少就专多少,不可能‘万能专’”。

还有,收藏家中不乏本来就是在事业上建树多多的社会精英,有些人经过正规的、系统的、严格的科学研究能力训练,有些人还与著名的科研单位长时间合作进行深入研究……这样,其研究能力与认知水平当然一点都不会比那些知识陈旧且固步自封的“鉴宝”文博专家与地矿专家差了。这情况同样也不足为奇。矿物翡翠的专家研究

收藏家对藏品的深度研究与熟知,当然并不一定囿于某些地矿专业数据,或斤斤于某一专业死角,而多是熟稔于藏品的某些特定视角,或对藏品能有某种程度的全方位把握。我觉得,在对藏品的研究、精熟程度上,收藏家往往胜过那些不深入钻研藏品实物的陈旧知识“书本鉴宝专家”或“地矿学家”。这一看法,相信在全国及海内外华人圈一亿收藏家或收藏爱好者群中,定能获高票“通过”。比方有位拥有辽代翡翠的资深实力收藏家曾讪笑那些不承认中国大地上在明代以前就已经有了硬玉翡翠的事实的专家时说:“叫他(不承认明代之前中国就已经有了矿物翡翠的专家)跪在我面前,我教他如何识别这确系辽代翡翠的方法。但是,叫他别装,别装什么‘某某家’。”这位实力收藏家真可爱,说话真幽默。

事实上,鉴藏行道公认最牛的大师,例如“三大家”谢稚柳、徐邦达、启功先生,他们之中没有一人出身于美术专业或书法专业,但是却成为了公认最牛的书画“大牛”;当下陶瓷方面名头最响的某某某、某某某先生,也不是出身于考古专业或陶瓷专业,但他们的成就都远大于许多“专业出身的人”……我相信,我们翡翠行道也一样,今后在老坑翡翠(次生矿翡翠)研究方面能够鸣于世的十大、二十大研究家,其中一定有百分之八九十都不是地矿专业毕业的或本职是从事地矿工作的,而一定是普通的收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