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人的各色翡翠,与炫丽的同色西方宝石同台竞秀(下) 2019年10月15日 | 没有评论 原创作者:李戎 翡翠中的“翡”,除了红翡外,还有黄翡。黄色是中国古代皇家的“专色”,代表着无比的尊贵。那么,与黄翡穿同样颜色衣服的西方宝石,我们就可以举黄色蓝宝石跟黄钻了。 大家知道,“蓝宝石”并不是指“蓝颜色的刚玉”这一种,而是指各种颜色的刚玉(鲜红色的除外)。也就是说,除了鲜红色的叫做“红宝石”以外,其他所有颜色的刚玉都属于“蓝宝石”,“蓝宝石”是除鲜红色者之外的其他各色刚玉的统称(包括浅红的粉色刚玉在内)。 黄色蓝宝石也省称为“黄宝石”,其颜色有浅黄、金丝雀黄、金黄、蜜黄和浅棕黄,其中以金黄色为最佳,而金丝雀黄则是其他宝石所不常见的一种色调。 黄钻是黄色钻石的简称,又称金钻,是指钻石中颜色纯正、色调鲜明的黄色或金黄色的彩钻。除黄色、金黄色外,还常见酒黄、琥珀色的彩钻。黄色钻石除色泽鲜明、雍容华贵外,同时还因其具有“增运”、“旺夫”等象征意义,而历来受到人们的喜爱。据说,一千颗钻石中也不一定能出一颗黄钻,所以“物以稀为贵”注定了它的价值很高。 紫色翡翠也是翡翠中漂亮的一个品类,并且有帝王紫、蓝紫、红紫、粉紫等多种色调。 紫色是高贵的象征,在中国传统里,紫色也是王者的颜色,北京故宫就称为“紫禁城”,民俗亦有“紫微星高照”“紫气东来”一类的吉语。不啻东方,就是在西方,也有以紫色为尊贵的,紫色也常成为贵族所喜用的颜色,代表着高贵。古罗马帝国蒂尔人就曾常用紫色染料,染成衣物近似绯红色(红紫),仅供贵族穿着,很受当时君主所好。 跟紫色翡翠穿同样颜色衣服的西方宝石,我们似应举紫水晶和紫色蓝宝石为代表,充其量,再增举一个紫色坦桑石作为陪伴。 紫水晶在希腊教义中,是丰饶之神的象征,据说它能将性爱之活力转变为精神活力,对于解决性爱问题和寻得适合对象可发挥很大的力量。因此,紫水晶的寓意就是象征爱情,可增进人缘及异性缘(类似中国的桃花运),大抵可以用神秘、浪漫、高雅来形容紫水晶的“运理功能”。并且,在西方许多国家,紫水晶不仅作为醒酒之石被点缀在男士的首饰或服饰上,同时还用作表演艺术家们的幸运宝石,受到特殊的青睐。此外,紫水晶还可象征宁静、安全,据说还能带来灵感与智慧。 含钒和铬的蓝宝石变种,具有美丽的紫色:紫红色或紫罗兰色,被称为紫色蓝宝石,即紫色的刚玉宝石。紫色蓝宝石的颜色具有独特的魅力,可渐变为浅红紫色或粉紫色,也可幻化成蓝紫、红紫等色调。美国纽约自然历史博物馆存有一颗重34克拉泰国产的紫罗兰色蓝宝石,很有名气。 顺便说说与紫色蓝宝石十分相似的紫色坦桑石。 坦桑石的戒指在西方代表独一无二的爱(即中国的专情、专一),是引领佩戴者的一种精神之石。据说,佩戴坦桑石戒指还可以帮助佩戴者增强悟性,提升佩戴者的洞察力和直觉力,能够帮助佩戴者深度地认识自我,帮助其摆脱压抑的情绪,让其将正能量用在正确的地方。著名的电影《泰坦尼克号》中那枚独一无二的“海洋之心”,就是笑傲群芳的坦桑石,由于这部电影风靡全球,影响极大,于是使本不受重视的坦桑石在北美大受欢迎,并延及欧洲,从那时便开启了坦桑石的新时代。 紫颜色坦桑石的色调是蓝紫色,这个色调也是坦桑石的主色之一。当然,坦桑石也有其他多种颜色,比如灰、褐、黄、绿和绿黄色以及粉色等,但都不太常见。 上述各色翡翠与穿着和翡翠同样颜色“衣服”的西方宝石,各自展现着无穷的珠宝魅力。我们不好武断地说谁谁谁比谁谁谁好,谁谁谁又比谁谁谁漂亮,因为它们各有风采,萝卜白菜味道不同,却都隽永而自有人爱。不过,我们仍然可以用珠宝的视角、文化的视角去加以审视、品藻、鉴赏。 上面这些西方宝石,无论是绿的、红的、黄的 还是紫颜色的,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色彩艳丽而光泽刚利,耀眼夺目,一览无余。而绿翠、红翡、黄翡与紫色翡翠,尽管它们也如五彩云霞,在光照下甚至流光溢彩,但是它们却无一例外地全都具有温润的玉质——中国人深爱的温婉柔润特质,矜持、含蓄、内秀、蕴藉。如果说那些各色西方宝石好比一丝不挂的欧美裸体美女的话,那么这些红翡绿翠紫罗兰就宛如披着一层薄纱的东方半裸丽人。 这当然是文化的差异、审美取向的不同:西方往往追求极致,全部张扬外显,不留余地;而国人则崇尚中正冲和,认为孤阴不生 独阳不长,需阴阳和合,既彰显又内含。不光翡翠,就是绘画、书法、围棋、中医……样样的精髓中都体现了这样的文化精神与价值取向。 即如绘画,西方传统就追求形象逼真,即便到了现在,他们的“超写实”也仍然弄得你不知道那是绘画还是照片。而中国画的真谛则不让真正的艺术家去追求形似,而讲求“神似”、“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如果画得跟真实一模一样,反倒会被评论为“死板”“不活泛”、“这样画那还不如直接拍张照片”。 再如医学,西医通常是正面交战,死拼硬打,斩尽杀绝,不顾人体受损被戕,治癌或外科切割 都无不体现这样的治疗方略。而中医则是“用药如用兵”,讲究战术,经常迂回、分兵几面包抄,“边打边宣传分化”:你是癌细胞,我既然杀你不尽那就抑制你、包围你(围而不打),然后跟你说“我们互不侵犯”,我围着你你就呆在那里别扩散,咱俩“和平共处”…… 体育健身,西方必塑造成变形金刚般的肌肉男形体。而中国的传统中,从彭祖、庄子而下,直到蒲虔贯,都倡说“小劳之术”:即运动量一定不能过大,只能如打太极拳那样的运动,才利于养生长寿。他们的理论和比喻是:蜡烛火光燃得越熊,耗得越多,就越早燃尽(寿命越短)——所以世界范围内的长寿老人中都很少见到有常秀“八块腹肌”的“健身男女”(不说彭祖庄子旧说,就是现代医学,也并不认为脂肪过少的“肌肉男女”属于最健康长寿的群体)。 如此种种,都是中西文化的差异和价值取向的不尽相同,这就是国人特别喜爱翡翠而胜过喜爱西方宝石的至深根源。有的爱家(包括藏家商家和普通爱好者)说不出这么“深奥”的“文化理由”出来,于是就这样说:西方宝石初看十分炫丽美艳,但随着时间的递嬗,就逐渐看腻了;可是翡翠就不同了,不管时间多久,都看不够,时看时新,百玩不厌,而且越看越有味……当然,这样的说法也不一定完全正确,甚或有失偏颇,但它却代表了相当一部分珠宝收藏家的审美与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