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的各种“光”现象 是怎么一回事——顺便再论“到底什么叫‘玻璃种’,很多人都搞错了” 下

原创: 李戎老翡翠推广平台 (微信公众号)

大家知道,翡翠晶粒的排列并不是整齐划一的,而是无序的(并且其晶粒的形状、大小、长短也并非划一的),但它们却又基本呈“互锁”状。如果把翡翠里的晶粒放大点来看,它们就宛如一个又一个的无数“小镜子”,这些“小镜子”的镜面有的朝上,有的朝下,有的朝左,有的朝右,有的不上不下,有的不左不右,有的……总之,“镜面”的朝向是千奇百怪,五花八门。

既然如此,那光线照在翡翠上就丰富多彩,很有说头了:

当光线进入翡翠时,会造成一种 多次的无序的交叉的反射、折射,然后形成一种综合的“光”感状态(我们把这种状态叫作“种水”)。市场中喜欢琢磨、研究的藏家与商家形容得很有趣,他们说:“很多小半透明的镜子(晶粒)之间既反射,又互相对射,对射完了还会穿射、乱射、溅射、高射、低射……”

可见,玻璃和类似的物质都不可能有翡翠这样的“小镜子无序的交叉的反射、折射”现象,翡翠这种宛似迷雾萦绕、有深度而无层次感的光学现象,成就了漂亮翡翠特有的“水头”,它譬犹美女眉毛下那一汪秋水(眼睛),它才是漂亮翡翠迷人之处。正因于此,“外行看色,内行看水”才成为玩翠藏家的验谚。这些,都是翡翠“光”的“业绩”。

有的漂亮翡翠会出现“宝光”,有的“宝光”还相当强烈。这种光学现象,业界通常把它说成是一种“莹光”,即属于一种“起莹”(注意:“‘莹’光”跟“‘荧’光”可不一样,读音相同,字形相似,一个是“玉”字底,一个是“火”字底,但意思与表达的倾向却大相径庭,千万别弄反了)。起莹现象是翡翠内部晶粒极细、种质很好,微粒晶体排列较为整齐有序而导致光线射入后整体折射明显;当然,如果晶粒排列不是那么有序却仍然起莹的翡翠,那就说明其种质极佳颗粒非常细腻紧嵌,必须恭喜你了。

“起莹”的“宝光”,是一种柔和的、翡翠原色又稍带白色的、朦朦胧胧的光,有清秋之夜薄云游动下月亮的那种视觉效应,漂亮翡翠投射出的这种“宝光”映照在桌面上,更增添了翡翠的美感。

我在去年(2018)4月24日的文章里就曾说过:宝石光泽可分为金属光泽、金刚光泽、油脂光泽、丝状光泽、玻璃光泽、珍珠光泽等等。漂亮翡翠通常以 类似金刚光泽、油脂光泽为佳:类似金刚光泽的翡翠通常会产生“起刚”光学现象,而油脂光泽的翡翠则通常会产生“起胶”光学现象。再加上 上文所说的“莹光”(“起莹”光学现象),就成了我去年文章所说的“三起”(见2018年8月21日“李戎老翡翠推广平台”文章《翡翠的“三起”[起莹、起胶、起刚]》)。

类金刚光泽(起刚)凸显了翡翠晶粒的透明程度与反射能力;油脂光泽(起胶)则代表了翡翠晶粒的细腻程度与组合形状;“起莹”光学现象却说明了翡翠晶粒排列相对较为整齐有序。翡翠这三个主要的光学表现(翡翠的“三起”),构成了精品或极品翡翠(高端翡翠)的主要表现力

类“金刚光泽”被藏家们通俗地称为“刚性光”、“高亮光”。这种光的呈现,表明了翡翠晶粒的透明程度与反射能力。我们常常听到有人说“刚味足”、“有刚味儿”、“起刚呢”,就是说的这种能力。这种能力强的翡翠,其制件的透明度也往往很好。但是,我上文已经强调过了:“由于翡翠晶体是半透明的,要指望它的反射能力与镜子一样,跟真玻璃一样的透明,那是绝对不可能的。”

类“金刚光泽”的翡翠光感很强,寒光凛冽,通常会给人以凛冽坚毅的感受。一般认为,这种光泽的翡翠质地很细腻,晶体颗粒之间结合得很紧密,韧性大,硬度高,也就是水头更好,透明度更高。

出现这种“刚性光”、“高亮光”现象,好比是以翡翠“走向”透明极至形成的凛冽刚毅 坚锐明确的光泽,去“竞争”那温润蕴藉的玉感,最终得到交合、揉和,这在深谙阴阳互济、中正冲和的易理、儒学之道的品翠人看来,正应了我在以前多篇文章中所阐述的“集刚与柔于一身,阴阳皆具冲和中正而和美,阴阳相济天与地交而气足”,“正是最好的吉祥物”。

“油脂光泽”被藏家们通俗地称为“油性光”。我在去年的一篇文章中又给它起了个好听的名字叫“温润光”、“柔和光”,作为“乳名”。

上文说了,油脂光泽的翡翠通常会产生“起胶”光学现象。当然,翡翠起胶并不是说翡翠里真的有胶水,更不是说翡翠里注入了胶类物质,而是一种视觉效应的形容,一种拟物化的譬喻说法。“起胶”光学现象给人的感觉是,一个翠件一眼看去,宛如一汪凝固了的胶水,当转动它时,随着光照的作用,它会给你一种胶水流滚的感觉(“感觉”并不等于“真实”哈)。

​“油脂光泽”的具体表现是“起胶”,它体现了光照下翡翠晶粒的大小状态(细腻程度)与排列效果(整齐有序程度),在视觉上,能感觉到翡翠好像刷过油似的,或其本身就是油腻的。当光线进入翡翠后,同一束光线被分解为大小一致、逐渐扩散的许多光线,较为均匀地分布到翡翠晶粒的“镜面”上,在光线“通透”的同时,又映射出光线作用于单个晶体的形状,这种独特的现象,可以通过强光手电照射玻璃与照射翡翠来得到鲜明的对比。

玻璃等单晶体物质在光线通过时,并不能呈现“光线的形状”。而强光手电的“点”式光源,乃是通过聚焦后形成的光线,在较透明的翡翠上,可形成一根光柱,直接透过翡翠并按照一定的顺序逐渐展开,就呈现出了翡翠里这些“晶粒小镜子”自身的晶粒形状或状态。因为晶粒们的较为整齐、细腻和半透明,所以就能呈现出其“实体物体”的状态感觉,而不是玻璃那种“空空如也”的感觉。

若是在太阳光环境中,所凸显出的效果会更加明显。倘能观察到这种视觉效应,也可以从一个方面映证翡翠晶粒的“个体质量”与“分布状况”。

出现这种“油性光”(起胶)现象,好比是把翡翠“走向”透明极至形成的强刚性光泽“拉回”了温润的玉感,既保持了在玉石类同侪中彰以强透明的特色与优势,却又用最佳的“阴阳冲和”方式消解了强光泽晶体宝石的那种外显、刚利的“过度竞争”,好像是在暗暗告诉自己周围的“群芳”:“我这是在学‘大隐隐于市’。”这个中的韵味与深意,只有经历过东方文化特别是中国玉文化浸润的人方可意会,同时也只赋予有心人自个去体验了。

最后,不知大家有这样的体会没有:大型豪华珠宝楼(店)货柜里,密密麻麻的、四面八方360度“无死角”的“珠宝灯”,会为翡翠“增美”助力,就是难看的货品,一旦进入货柜,也会增色不少。其实,这种“珠宝灯”就是卤素灯。通常,翡翠在卤素灯的照射下最美,而在普通的白色日光灯照射下却美感要逊色许多。

所以,要展览或推销自己翡翠宝贝的商家和藏家,要记得使用卤素灯哟。当然,买卖翡翠货品,我还是更主张等到白天自然光线强弱比较适中的时候,到室外的自然光线下去看翠,因为自然光照才能呈现出翡翠的真实色、水(裂、脏状况也可以反映),诚信买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