赌石是指翡翠在开采出来后,有一层风化皮包裹着,无法知道其内的好坏,须切割后才能知道翡翠的质量。而在这切开过程中就要付出经济代价,涨垮变数很大,赌性非常大。
赌石以前叫相玉,真正的相玉人都是玉石老板,他们汇集了几代人的智慧与经验去发现玉石的价值。相玉人有60%-80%的把握,从理论上来讲是相当准确的,但仍有20%以上的例外发生。这个小数目的例外,即是天意的运作和人德气的命运配合。所以天意运作,配合个人德气命运,有20%左右的例外,使得后进的爱好者有机会得到翡翠,对远离玉石产地的人有主宰玉石的机会。
漏网之鱼,正是投身玉石人的不死生机!原石翡翠变化万千,有些表现,是忽隐忽现,难以琢磨。相玉,如同打靶,不一定能百分百命中,只能从“几率”来谈命中率。相玉者要有气魄赌,大胆下注,命中率提高,便有较大的发财希望。解剖玉石的工匠,经验丰富,相玉学的好,但知道的越多,越害怕,不敢赌,不敢下注,大发其财的机会也就失去了,永远只能坐在冷板凳上解玉。青年后生敢赌,远方豪客敢下大注,发财的往往是他们。
相玉要有豪气魄力和运气机运,不然难以与好的翡翠结缘。有了好的翡翠也要看在谁手上出售,同一件好翡翠,在老板手上,出价要出很高,因为老板财大气粗。在普通工人手中,出不很高的价即可成交,因为工人财气不大。玉石因人的身份不同而价格不同。工人得了无价之宝,顶多卖得生活费;皇帝得了无价之宝,必将价值连城;大商巨贾得了无价之宝,奇货可居,想喊价多少,便值多少。
理论上靠相玉发家的人必须具备这样的条件:1、有丰富的相玉经验;2、有经济实力;3、有敢下注的魄力;4、好翡翠能卖好价钱;5、勇于抱团。
凭这二十多年与翡翠大亨们的交往经验和对他们的了解,他们大致可分为四类:
一是雕刻师出身。河南、福建等地的好多翡翠大亨,八十年代初开始学习玉器雕刻,对翡翠原石有一定的了解,赶上翡翠几乎从零开始飞跃的时代,赚足了一桶桶金。
二是收古玉者。他们大多七八十年代活跃在云南收购古玉,在收购和出售中赶上翡翠黄金时期,凭借着自己的生意经和对玉石的了解,成为暴发户。
三是造假玉者。有些人八十年代一直在集散地做翡翠B,B+C,淘到了第一桶金。有了资金和集散地的独特优势,壮大了家业。
四是直系亲属帮助。大家一起合股,盈利分成,这种在行业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而且均是广东、福建人。无论是愿意单枪匹马独自发财的河南人,包括湖南、江西、安徽等地,还是始终抱团的广东、福建人,他们经历了太多的涨垮、危机,以至于在平时生活中比较低调,不爱出风头,这种共性可以算是商人中的美德!